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新春第一个工作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
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布局“10+X”未来产业体系,江苏各地纷纷围绕优势产业,借力借势,积极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持续夯实新型工业化根基,为打造“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蓄势赋能。
新春伊始★★★,江苏紧紧围绕“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重大任务,更大力度布局海外市场★★★,加快汇聚全球资源要素★★★,不断释放制度创新红利,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这是江苏在变化变局中推进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厚植新质生产力产业根基的必由之路。”2025年1月18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表示,得益于江苏良好的产业生态,生物制造、商业航天★★★、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无中生有”地来了★,且正在加快培育。
在江苏徐州市区卧牛山地下100多米处,坐落着全球深地工程领域规模最大的地下实验室——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2月5日★★,“云龙湖实验室★★”江苏省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是江苏省批复建设的第四个省级实验室。
南京江北新区今年将全面推进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和江北新主城建设;南通实施科创人才引领等★★★“十大行动★★★”,计划2025年新增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人才不少于15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9000人★;盐城则吹响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号角;扬州聚力打造“三个名城★★★”,尤其突出★★★“科创名城★★★”,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江苏着力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实施以“扬子江城市群+江淮生态经济区、沿海经济带、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战略,打破行政壁垒和传统的梯度划分,发挥比较优势,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实现省域一体化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正发力★“陆海天网”一体化的国际化资源要素集结通道。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最新印发的《2025年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重点任务》中★★★,围绕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作出七方面15项具体部署。江苏将向东建设安全经济的海上通道,向西建设便捷高效的陆上通道,同时建设高效协同的空中通道和互联互通的信息通道。
扬州、盐城和泰州也相继定下了冲击万亿的目标,分别喊出了★★“十五五★★”期间迈上万亿台阶、用3—5年的时间迈入“万亿之城★★”和努力实现GDP超万亿目标的口号。
江苏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首选项★”★“必答题”★★★,立足科技优势、教育优势、产业优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2024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008.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从2024年开春召开★★“一中心”工作推进会,到今年新春召开★★“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作为中国经济★“排头兵★★”的江苏,正系统性地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在区域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中★★,江苏各市县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市★★、富民一体发展,不断提升区域经济能级★★★,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江苏大地精彩呈现★。
为了主动对接国际规则★★,江苏将更大力度地布局和拓展海外市场,并开展“江苏优品行全球”行动。
而作为经济发展的“黑马”★,近年来,淮安依靠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盐化新材料等产业,经济底盘变得越来越稳★。宿迁的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和家居制造、机电装备等新兴产业也在齐头并进。
大年初六,宝适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便恢复运转★★。为应对新能源汽车订单激增,企业将生产计划从原定上浮20%调整为上浮50%★★。宝适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锋表示:“由于国内外客户旺盛需求★★★,我们必须跑出加速度★★★。”
在此基础上,2025年江苏将怎么做?2025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GDP万亿城市★★”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增长极。江苏纷纷涌现的“万亿之城”,表明了江苏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势能★★★。
目前,江苏13个设区市已然形成了万亿级★、九千亿级、七千亿级★、五千亿级、四千亿级的梯度结构。
中德(太仓)产业合作示范区以德国中小企业集聚为特色,拥有汽车零部件★★★、工业母机、航空航天三大德资主导产业链★。2024年,太仓集聚德企突破550家,全年实际使用德资连续实现翻番。
徐州已形成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数字经济3个千亿级产业。工程机械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全应急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徐州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2位★,2025年将实现“万亿之城”的目标。
2024年★★,江苏省实际使用外资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外资规模连续7年稳居全国前列;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8家落户江苏;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规模稳居全国前列★★★;货物进出口连续22年居全国第二位★★★;全年服务贸易规模超过72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在这一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经济大省肩负着★★★“挑大梁”的重任,不仅要在稳增长中发挥支柱作用,更要在创新驱动★★★、区域协调★★★、绿色发展等方面率先突破,为全国经济大局提供坚实支撑。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时报聚焦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个经济强省★★,深入采访报道地方2025年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目标设定与实施路径,通过对这些经济大省的深度剖析,解读其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勇“挑大梁”,为中国经济的稳健前行注入强大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将从上述几个方面推进新一年的工作。
为了赢得外资对江苏经济的青睐★★,2025年★★,江苏将聚焦“1650”产业体系,编印重点外资产业招商图谱★★★,持续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行动★★★,引导外商投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推动江苏引资结构持续优化。与此同时★★,这也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新机遇。